多人在动车上被感染,哪些环节容易中招?专家提醒来了!

发布时间:2022-04-08 10:47


乘坐动车做好这两步

能最大可能避免被感染

 乘坐动车频频中招,乘车时该如何做好防护?

 对此,蒋贤高认为,在当前特殊时期,需要严格做好两个步骤,才能最大可能保护好自己。

一是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是乘车途中勤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在触摸座椅、卫生间门把手时,可以使用纸巾或者佩戴一次性手套。

专家进一步解释,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口罩,就是说最好尽量不要喝水、饮食,时间长的尽量选择错开他人的时间快速进食

如果发现前后排有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要更加小心,口罩夹紧鼻梁,从进入车站到抵达目的地走出车站,全程佩戴好口罩,而且一定要是医用外科及以上级别的口罩。勤洗手是指,手触碰了座椅扶手、门把手等物体后,立即用车上的流动水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快速进行手消毒不要用手触摸口罩表面。上下车最好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扎堆拥挤。

除了在车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下车后,最好马上做核酸检测。在结果出来前,不前往公共场所活动

蒋贤高说,从近几起阳性病例来看,乘坐过动车的人员都是关键人员。核酸检测能够将风险人员找出来,早发现、早治疗、也及早阻断社会面的传播,以免隐匿传播使得防疫大局陷入被动。

尽量减少流动

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蒋贤高说,提倡减少流动,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是根据当前形势和大环境作出的专业建议。当前,我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超过20个省份同时报告本土疫情的状态还在持续。“总的来说,疫情形势还没到好转的时候。”

这时候出行、流动,隐患和风险无处不在。对个人来说,被感染的几率大幅提升。流动后一旦被感染未及时发现,首先就会传染给家人和亲戚朋友等密切接触者,也容易造成社区隐匿性传播。确实需要出行时尽量选择私家车或自驾。

针对大家关心的被感染后,确诊患者的情况都怎么样?蒋贤高说,6名患者中,只有3人是无症状,有3人为轻型。其中轻型患者的表现症状还是很明显的,“因此还没有到对新冠病毒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

乘坐高铁时如何做好防护?

出发前,应关注和遵守出发地、中转地、目的地防疫要求,并尽量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

全程佩戴好口罩,配合测温亮码;

排队进站时、检票时保持1米社交距离,严禁拥挤;

注意手卫生,及时用流动清水、洗手液清洁双手。尽量少触碰厕所门把手等公共物品,触摸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臂遮挡;

建议不在高铁上饮食,如旅途较长,需在高铁上脱口罩就餐,建议与周边的旅客错开就餐;

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到达目的地后,请自觉遵守当地防疫规定,配合各项防疫措施。如果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旅行史。

自驾时如何做好防护?

如果天气允许,建议自驾过程中打开车窗通风。或者可以打开车内空调的“通风”或“空气循环”功能;

途中如果因为加油、去洗手间而上下车,应做到在下车时戴好口罩,以及在上车前认真洗手;

自驾途中,在服务区或餐厅就餐时,请保持就坐距离,避免面对面就餐等。

 服务区内的个人防护

非常重要!

可别忽视了以下几点!

进入服务区前,应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行程卡等;并有序排队配合测温亮码;

在服务区内休息时,应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聚集,并全程佩戴好口罩;

排队取餐或付款时,应有序排队,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间隔,建议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臂遮挡;

饮食前后、如厕前后或触摸公共设施后,应及时做好手卫生;

注意不要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口罩,应把口罩丢进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或者把口罩包起来后再丢入其它垃圾桶;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暂时中止出行计划;待完全康复后再做安排。

到达目的地后应做好以下几点

有国内涉疫地旅居史、与阳性感染者存在轨迹交集风险以及“健康码”异常(黄码或红码)等人员。

上述人群应第一时间主动告知当地社区(村)和单位予以报备,并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相对密闭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影剧院、网吧、KTV、商场、展览馆等;

室内注意开窗通风,如需外出,应全程科学佩戴口罩,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及时做好手卫生等;

旅途归来,应做好自我观察和健康监测等,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在做好防范感染他人措施的情况下,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