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要论】秦宣:推进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必须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展开

发布时间:2023-08-11 13:39

推进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必须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展开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8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探索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独特的党建战略思想。2023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列举了六个独有难题,并强调“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233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要着力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围绕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实践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解决好“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难题,理论上还需要探索和回答以下问题:一是要研究回答党的初心使命的合规律性、合逻辑性;二是要总结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到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高度;三是要研究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明确目标和任务;四是要研究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风险挑战,提出应对之策;五是要研究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演变看,一个政党的衰败,最直接的表现是执政党内部的分裂,而造成这种分裂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指导思想的撕裂,统一意志的破裂,统一行动的缺失。从人类历史看,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衰败,其中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不复存在,国家无法集中统一。因此,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大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回答,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依靠什么实现了这三个统一,经验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潜在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实现这三个统一?

第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政党自身治理的现代化?这将直接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此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向未来,围绕这一问题,理论上需要探索和回答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宏观层面,需要通过世界各国政党的比较研究回答,一个大国的大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从中观层面,需要通过对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研究,弄清楚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三是从微观层面,需要研究具有98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应该如何克服本领恐慌?应该如何实现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人民谋幸福永远在路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表明,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必须从理论上进一步回答:中国共产党如何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如何克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必须不断解决自身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存量问题,也有增量问题。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就是存量问题,但这些问题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党执政还要面临许多增量问题,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带来的新问题。因此,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在宏观层面必须关注党的建设中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课题,如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在中观层面必须关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在微观层面必须关注不同党员群体和党员个人在保持党性、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拿出对策建议。

第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毫无私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将其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回答:在新时代,到底如何克服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如何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如何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