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无声守护城市“夜归人”-----记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第四届十佳道德模范:李文忠

发布时间:2025-08-08 11:08

爱岗敬业道德模范

李文忠,1963年1月出生,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白河镇人,2012年8月入职南阳市保安公司人防十五大队,2023年退休。他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做好机关安保工作。他兼职机关食堂厨师,义务帮厨,用饭菜的温度温暖同事们的心,为公司和谐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1月,李文忠荣获南阳市保安公司第四届道德模范。

退休前能够荣获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李文忠异常兴奋,“也算是给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退休后,李文忠偶尔还会回保安公司机关大楼转一转,见一见尊敬的老领导,熟悉的老同志。“老李,回来了”“回来啦……”听到亲切的问候声,李文忠感觉像游子归家一样,很幸福。

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实在人”

2012年8月25日,李文忠入职现在的南阳市保安公司人防十五大队。“要么就不做,做了就要做好。”这是他常说的话,朴实、简单,却包含着他多年来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与忠诚。

最开始的保安工作,是在市政府家属院。发现小区有垃圾,他会主动去清理,扔进垃圾箱;门前有人违章停车,他会主动去处理,以免影响业主出行;看到业主提了重物,他会前去搭一把手;巡逻路上,发现石梯缝隙松动,他会赶忙将其垫上;醉酒业主无法回家,他联系家人帮助安全送回;有人打架斗殴,他积极配合协助公安机关擒获;巡逻中捡到手机、驾驶证等物品,他及时归还失主……

“眼中有活,有喊必应,尽职尽责”是他给业主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2016年,李文忠调回保安公司机关,在这里他身兼两职。上午,他是机关食堂的厨房师傅;下午,他是机关大楼的门岗保安。每天早上6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机关食堂,按照主厨的安排洗菜、配菜,帮忙打菜,员工就餐后,他又忙着清洁厨房灶台、用具,餐厅地面、桌面和餐具。下午3点半,李文忠准时出现在机关大楼转身台值班点,认真核实访客证件,详细登记来访人员的相关信息及来访原因,把好机关内部环境安全第一关。每天热情爽朗地和进出的同志打招呼,以礼相待来访人员,态度亲和,“机关同事和访客的微笑回应,也让我感到被尊重和关注,心情也跟着就舒畅起来。”李文忠说。

“老李,帮我搬个东西。”“李师傅,我出外勤忘记锁办公室门,帮忙锁一下。”“李师傅,一会儿有人找我,帮忙引下路”……十多年的相处,作为机关门卫的李文忠与机关同志之间的信任,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工作琐事中建立起来。需要搬运东西,他主动帮忙;机关人员外出办事,忘记关门,首先寻求帮助的是他;快递员送的快递,是他签收并送到各个办公室;有些机关人员甚至会把办公室钥匙交给他,让他帮忙代放、取资料……

“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缺岗,不早退,忠心守岗”“与同事和睦相处,有求必应,乐于帮助别人”“责任心强,服从工作安排”……这是机关同事对李文忠的中肯评价。

因在机关食堂帮厨,李文忠对公司同志的用餐格外关注。看到一些同志因为工作错过了饭点,记在了心里,“没有好身体,哪能好好工作。”于是,让同志们都吃上热乎的饭菜,成了他每天要“打卡”的事。他大致瞄一下用餐人员,就知道谁没来吃饭。打电话确认一下,需要留饭就做好饭菜的保温。特别是晚上,李文忠自告奋勇为还在加班的同志做晚餐。熬上一锅小米粥,炒上一盆家常菜,馏上一些大馒头,简简单单的饭菜,暖胃又暖心。这晚餐一做就是六年。

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暖心之举,无私付出的热心肠赢得了业主的肯定,同事的赞誉和领导的信任。

“还是那句话,要做就做最好嘛。”李文忠笑着说。

 

 

撑起家庭一片天的“孝顺人”

在李文忠进入保安公司之前,他的养家方式,除了侍弄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最主要是为砖厂拉砖送货。

李文忠出生在宛城区白河镇吕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为人忠厚、善良,待人接物谦逊、热诚,靠勤劳的双手养大他们兄弟姐妹六个。父母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他们,“百善孝为先”“家以和为贵”“做人要善良厚道”……“做一个厚道的人,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帮别人解决困难,对别人心怀善意,常行善事,常助别人,有了人心的守护,这一生才能和福气并肩同行。”李文忠说。

老实憨厚的父母靠种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改革开放初期,年轻气盛的李文忠不愿像祖辈父辈那样匍匐在土地上刨食吃,和人合伙买了辆二手拖拉机开始跑运输,为乡亲们拉种子、送化肥;乡亲们起房盖屋,他就为乡亲们拉墙砖、送沙土。

“那个时候,我们乡周边有几家窑厂,就开拖拉机替砖厂往工地送砖。”李文忠说,“有时还要装车、卸车,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比种地还是多不少。”

李文忠敢拼敢干,妻子勤俭持家,家庭收入在兄弟姊妹几人中间还算不错,待弟弟结婚后,作为最小的两兄弟分了家,父母跟着他生活。“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一生的报答。多为父母付出点,不算啥。”李文忠说,“有时我们也会觉得累,可是只要老人在,家就不会散,心中也有根。”

李文忠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并对心脏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每隔一段时间,李文忠和妻子就得用三轮车母亲去诊所或者医院看病。“最感谢的,就是我妻子。”李文忠反复强调着妻子的好。李文忠赚钱养家,妻子在家照顾父母孩子的吃穿住用。母亲稍有不适,妻子就会陪着睡,便于观察母亲的状况,及时带母亲到医院检查治疗。她没有因侍候婆婆累而抱怨一句,没有因肩上的担子重而发一次脾气,婆婆每天看到的都是她那张关切、疼爱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关心体贴的问候,“妈,今天好些吗?妈,今天您想吃点啥呀……”

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幸福美满。父母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伸出温暖双手的“热心人”

在为生活奔波的路上,善良的李文忠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奔波一路,好事也做了一路。

“那是一个四五月份的清晨,我去当时的南阳橡胶厂拉橡子壳,路过现在的三顾桥时,看到一位女同志晕倒在路边。那是个连三轮车都很少的年代,人们围着干着急。”李文忠说,“我将拖拉机厅在路边,赶紧在车厢清理出一块空地,几个人帮忙把那位女同志抬上车,我开着拖拉机送到当时的768医院。直到医生将她送往急救室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悄声离开了医院。”

他曾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乡邻用挑担艰难地往地里挑土粪,就用拖拉机帮他把土粪全部拉到地里,乡邻感激地说:“太感谢了,要不然,这一堆我得挑两三天挑。”

他曾在拉砖的路上捡到了三袋化肥,开着拖拉机寻找失主。失主看着失而复得的化肥,连连道谢:“这化肥是给别人捎的,要是丢了我还得给人家赔钱呢。真是感谢你呀!”

他曾在返家途中帮助一位手部残疾的陌生人,帮他把地里的玉米拉回家。对方感激地说:“我借了几家的架子车都没有借到,要不是遇见你,这二亩玉米丢在地里我都不知道咋办。你真是个好人哪。”

他曾在外出的途中救过一个落水的小孩,那是最惊险的一次。李文忠路过溧河乡王堂三渠时,忽然听见有人呼救,发现一个孩子在水渠正在水中挣扎、呼救,连呛了好几口水,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李文忠来不及思考,跳进水渠,拼尽全力向孩子游去。他一手托起孩子,一手迅速划水游向岸边。李文忠的游泳水平并不高,游到渠中突然发觉脚探不到底时的恐惧让他一阵惊慌,再加上孩子的挣扎,一时间力不从心,“突然感觉自己也要完了。”李文忠咬着牙,硬撑着一口气,拖着孩子游向岸边。二人安全上岸,看着孩子回了家,他才放心地离开。

搭把手、助把力,慷慨施以援手,给予需要的人最大帮助,李文忠的举手之劳传递着信任与温暖,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关怀让人感动又难忘。

他是李文忠,是南阳市保安公司的普通一员,也是最淳朴、最善良、最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