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献血140次丨郑州保安集团押运分公司一名押运员的“热血情怀”
在郑州市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保集团)押运分公司,有这么一名普通的员工,他不仅是一名退伍老兵,而且还是一名社区党员。在过去的25年中,他积极参加义务献血140次,献血总量55200毫升,捐献血小板126个治疗量。他用25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用一腔热血书写了一首押运员工的“热血情怀”赞歌。
首次献血缘于一次偶然
这名普通的员工叫卫喜庆,2015年参加押运工作。聊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卫喜庆回忆道,那是2000年,已退伍在郑州拖拉机厂上班的卫喜庆在逛街时,看到了一辆无偿献血车。“小伙子,要献血吗?你的血可能会救一条生命。”护士的一句简单询问,让他停下了脚步。那时的他对献血并不了解,只是隐约觉得这是件好事。“针头扎进血管时确实有点疼,但想到自己的血能帮助别人,那种感觉很特别。”那天,卫喜庆献出了人生第一个200毫升全血,拿到了一本鲜红的献血证。他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决定,会成为改变他一生的起点。
从“偶尔为之”到“定期打卡”
起初,卫喜庆每年只是将义务献血当作偶尔的爱心行为。直到2009年,他看到一则“武汉血库告急、患者家属想借献血证救命”的新闻,原来是一名患者因心脏病在协和医院等待手术,却因武汉血库一直处于告急状态,患者所需血型血更是严重缺乏,即便花再多钱也难以买到血,除非直系亲属有献血证,才能享受政策上带来的优先用血权,无奈之下患者家属只好发帖求助。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献血不是“可有可无”的善举,而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如果人人都等着用血时才献血,那需要的人怎么办?”带着这样的想法,卫喜庆开始系统学习献血知识。他了解到,正常人全血每年最多捐献两次,而成分血间隔期更短,既可以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做到一血多用,最大限度节约稀缺的血液资源。于是从2009年起至2022年间,他转为定期捐献成分血,大约每半个月就到郑州献血中心“报到”一次。
截至目前,年龄56岁的卫喜庆已参加义务献血140次,献血总量55200毫升,捐献血小板126个治疗量。多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局)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
140次献血背后的坚持
对于55200毫升血,可能有的人并没有概念。要知道,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其全身血液总量大约在4.2到4.8升之间;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人,其全身血液总量大约在4.9到5.6升之间。也就是说,卫喜庆目前总献血量约超过10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总和。看到卫喜庆总是去献血,身边的同事好友常常问,“老卫,你这样频繁献血,难道不会影响自身健康?”“献血真的不会影响健康,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么多年坚持献血,身体一直棒棒的……”每当这时,卫喜庆就格外认真,他一边向大家解释自己献血时的感受,一边给大家普及无偿献血的知识及意义。
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卫喜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坚持锻炼,为的是可以多捐献一份血帮助需要的患者。自从参与无偿献血以来,我的免疫力也增强了不少,二十几年来没生过什么大病。献血既帮助了别人,又给我自己带来了健康的体魄,何乐而不为……”卫喜庆就是这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更是用这种热情去感召其他人,也让无数的生命得以重获新生。
随着科技进步,电子献血证取代了纸质版,但卫喜庆仍保留着所有旧证件,最早的基本边缘已经发黄。“这是时代的刻度,也是生命的刻度。”
2016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卫喜庆第100次献血时,郑州血液中心为他颁发了纪念碑。按照国家规定,60周岁是献血年龄上限,卫喜庆说他会“献到不能献的那天”。在这个仍有无数患者等待血液拯救的世界里,正是千万个如卫喜庆这般的平凡英雄,用流淌的热血证明:生命的价值,永远在给予中升华。